显微镜细胞相互作用时间序列动态观察分析是指通过显微镜对细胞间相互作用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进行连续成像和分析,以揭示细胞间动态关系和相关生物学机制,以下是具体介绍:
观察方法:
荧光标记法:利用荧光报告基团对细胞或细胞表面分子进行标记,如将荧光标记的蛋白质加入到 supported lipid bilayers(SLBs)中,研究细胞间界面的配体 - 受体相互作用动力学。也可使用荧光染料 - 蛋白偶联物作为成像探针,提高细胞界面的成像分辨率,还可通过跨突触的 GFP 蛋白片段重组(GRASP)方法,当细胞发生紧密接触时,重组后的 GFP 由非荧光切换为荧光状态,从而实现细胞间相互作用成像。
活细胞成像技术:借助活细胞成像系统,如 Incucyte® 实时活细胞分析系统、CytoSMART 活细胞显微镜等,可在不干扰细胞正常生理状态的情况下,对细胞进行长时间、实时的动态观察。通过设定合适的时间间隔,自动采集图像,形成时间序列图像数据,记录细胞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共聚焦扫描光场显微镜(csLFM)兼具光学层析能力和较高的三维成像速度,光毒性低,能在深层组织或密集标记的荧光样本中保持高对比度,可精确捕捉细胞器等亚细胞结构间的相互作用,适用于长时间观察细胞间相互作用。
介观活体显微技术:如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团队研制的 RUSH3D,具有厘米级三维视场与亚细胞分辨率,能以 20Hz 的高速三维成像速度实现长达数十小时的连续低光毒性观测,可用于全景式动态观测哺乳动物器官尺度细胞精度的组织异质性,研究大规模多样化细胞在完整生理与病理过程中的动态交互行为。
数据分析:
细胞追踪: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对时间序列图像中的细胞进行追踪,确定每个细胞的位置、运动轨迹等信息,了解细胞的迁移、聚集等行为变化,如在髓鞘形成过程中,可追踪少突胶质细胞与轴突的相互作用,发现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会不断回缩和延伸,并呈螺旋状围绕轴突。
相互作用频率和时长分析:统计细胞间相互接触的频率、每次接触的时长等参数,评估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和动态变化规律。例如在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中,分析巨噬细胞与癌细胞的接触频率和时间,判断巨噬细胞对癌细胞的攻击效率等。
形态学变化分析:观察细胞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如细胞的形状、大小、伪足形成等。这些变化有助于了解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如当细胞发生融合时,可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确定融合的起始和进程。
荧光强度分析:如果是基于荧光标记来观察细胞相互作用,可分析荧光强度的变化,反映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分布情况或活性变化等。例如,通过检测荧光标记的信号分子在细胞间的荧光强度变化,了解信号传导过程。
应用领域:
神经科学:可用于研究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形成、神经信号传递等过程,如利用 RUSH3D 可实现对头固定下清醒小鼠背侧皮层 17 个脑区中十万量级大规模神经元的长时间高速三维记录,发现自发运动行为发起时,小鼠皮层神经元网络由尾侧向鼻侧传导的发放模式。
免疫学:有助于研究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如 T 细胞与 B 细胞、巨噬细胞与病原体等。通过时间序列动态观察,可了解免疫细胞的激活、增殖、迁移以及免疫突触的形成等过程,如利用 RUSH3D 首次观测到了小鼠免疫反应过程中淋巴结内多个生发中心的形成过程,以及 T 细胞在不同生发中心之间的迁移现象。
肿瘤学:可用于研究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肿瘤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等。例如通过活细胞成像观察肿瘤 - 巨噬细胞互作,了解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或肿瘤细胞对巨噬细胞的免疫逃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