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长恒荣创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首页 > 技术文章 > 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活细胞成像仪
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活细胞成像仪
编辑 :

长恒荣创

时间 : 2025-10-12 13:09 浏览量 : 3

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活细胞成像仪是一类利用活细胞成像技术实时观察和分析免疫细胞行为、相互作用及动态变化的科研工具,在免疫学研究、疾病机制探索及药物开发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以下从技术原理、核心功能、应用场景及典型案例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技术原理:无标记、高分辨率、实时动态成像

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活细胞成像仪的核心技术基于数字全息影像技术(如HoloMonitor系列)或荧光标记成像技术(如Incucyte系统),其原理包括:

1.数字全息成像

以激光为相干光源,通过干涉原理记录细胞波前信息的全息图,再经数值重建获得相位和振幅信息,完成三维数字重建。该技术无需荧光标记,可实现无侵入、无光漂白的3D成像,同时提供细胞形态学参数定量分析(如面积、体积、不规则度等)。

2.荧光标记成像

利用荧光探针标记特定分子或结构(如细胞器、蛋白质),通过荧光显微镜激发并捕获信号,实现高对比度、高分辨率的动态观察。结合时间序列成像技术,可追踪细胞运动、增殖、凋亡等过程。


二、核心功能:多维度分析免疫细胞行为

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活细胞成像仪的主要功能包括:

1.细胞迁移与运动分析

实时监测免疫细胞(如T细胞、中性粒细胞)在活体组织或体外模型中的迁移路径、速度及方向。

典型应用:研究中性粒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共培养模型,分析其接近癌细胞的能力及影响因素。

2.细胞形态与结构定量

提供30+细胞形态学参数(如面积、厚度、体积、不规则度),支持单细胞或种群层面的定量分析。

典型应用:观察树突状细胞内化纳米粒子后的形态变化,分析其活化状态。

3.伤口愈合与细胞侵袭

长期监测细胞在伤口愈合模型中的迁移速率、间隙闭合时间及覆盖面积。

典型应用:研究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对支气管上皮细胞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

4.细胞间相互作用可视化

结合荧光标记技术,追踪免疫细胞与病原体(如细菌)或靶细胞(如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动态。

典型应用:观察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揭示宿主免疫防御机制。


三、应用场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

1.免疫疾病机制研究

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单核细胞1型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表达增加的机制研究。

炎症性肠病(IBD):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肠道活检样本中免疫细胞的迁移与炎症反应。

2.免疫治疗开发

分子治疗:研究可生物降解聚(γ-谷氨酸)纳米粒子作为佐剂,激活树突状细胞并诱导Th1/调节性T细胞反应。

细胞治疗:分析中性粒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共培养模型,优化细胞毒性作用条件。

3.药物筛选与疗效评估

实时监测药物对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如增殖、迁移、凋亡),评估抗癌药物或免疫调节剂的疗效。

典型案例:使用HoloMonitor研究HO-1激活剂/抑制剂对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为系统性硬化症治疗提供依据。


四、典型案例:HoloMonitor在免疫研究中的应用

1.伤口愈合与细胞迁移

哮喘模型:研究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通过促进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迁移,加速伤口愈合。

3D细胞培养:监测基质凝胶中细胞形态、增殖及迁移,模拟生理环境。

2.免疫治疗机制

纳米粒子内化:观察200 nm聚(γ-谷氨酸)纳米粒子被树突状细胞内化后的形态变化,揭示其作为佐剂的潜力。

细胞毒性作用:分析中性粒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模型中的迁移能力,优化细胞治疗条件。

3.免疫调节剂研究

HO-1抑制剂作用:研究血红素氧合酶-1(HO-1)抑制对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为系统性硬化症治疗提供新策略。


五、技术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无标记成像减少对细胞的干扰,保持生理状态。

高时空分辨率实时捕捉动态过程,支持长时间连续观察。

多参数定量分析提供更全面的细胞行为数据。

局限性:

荧光标记技术可能引入光毒性,需优化激发光强和曝光时间。

高通量自动化分析仍需结合机器学习提升效率。


cache
Processed in 0.00586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