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细胞高灵敏度荧光序列成像技术可在细胞培养箱内实现实时动态追踪观察,其核心优势在于维持细胞生理状态的同时捕捉动态过程,为研究细胞增殖、分化、免疫识别等机制提供关键数据。以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方案与设备特性:
一、技术原理与核心功能
非侵入式成像技术
数字全息术:通过低能量激光捕获细胞全息图像,实现无标记、无光漂白的连续成像,适合长期观察(如90天监测)。可分析细胞体积、面积、厚度等形态参数,并追踪运动轨迹。
荧光标记技术:结合GFP、mCherry等荧光蛋白或活细胞染料(如Hoechst、DiO),通过多通道荧光成像(如GFP/RFP双标记)同步获取细胞位置、形态与分子表达信息。
相差/荧光复合成像:集成高分辨率相差显微镜与荧光模块,同时捕捉细胞形态与荧光信号,适用于肿瘤球侵袭、神经突生长等动态过程监测。
环境控制与低光毒性设计
微环境稳定性:内置高精度温控(±0.1℃)、CO₂浓度调节(±0.1%)及湿度维持系统,避免频繁开箱导致的温度波动和气体泄漏。例如,赛多利斯Incucyte SX5通过密封培养腔与光纤传导光源,确保细胞在原位环境中不受干扰。
低光毒性成像:采用LED或低功率激光作为激发光源,结合间歇成像模式(如分裂期每5分钟一次,静息期每30分钟一次),减少光暴露。部分设备(如Incucyte S3)可自动调节曝光时间,平衡信噪比与光毒性。
智能化分析与自动化操作
AI驱动的动态追踪: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如U-Net、CNN)实现细胞识别、分割与轨迹追踪,准确率达99%以上。例如,活细胞智能荧光动态采集分析系统可自动聚焦分裂期细胞,提升成像频率至每5分钟一次。
多模态数据融合:整合荧光信号、阻抗变化(如上海泽泉科技智能细胞实时监测仪)及代谢组学数据,构建细胞状态评估模型。例如,PHCbi的LiCellMo活细胞代谢分析仪可实时监测培养基中葡萄糖、乳酸浓度,计算代谢物消耗/生成率。
二、典型设备与应用场景
集成式培养箱荧光显微镜
代表设备:赛多利斯Incucyte SX5、IncuCyte Zoom。
功能特点:
支持6个独立板位(384孔板兼容),可同时监测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等10余种动态过程。
提供绿色(Ex:440-480nm, Em:504-544nm)、红色(Ex:565-605nm, Em:625-705nm)等多通道荧光成像,结合HD相差成像,无需取出细胞即可完成多维度分析。
应用场景:肿瘤学(肿瘤球侵袭监测)、免疫学(T细胞杀伤分析)、神经科学(神经突生长追踪)。
小型化培养箱内荧光显微镜
代表设备:CytoSMART Lux3 FL、ioLight便携式倒置荧光显微镜。
功能特点:
体积小巧,可适配不同尺寸培养箱,支持APP远程监控。
CytoSMART Lux3 FL支持3通道荧光(蓝/绿/红),分辨率达1μm,适合药物筛选(细胞毒性评估)和干细胞分化追踪。
应用场景:中小实验室、便携式现场检测或空间有限的环境。
全自动活细胞成像仪
代表设备:CELL Image Mini Pro、实时动态活细胞成像分析仪。
功能特点:
支持双板位+384孔板高通量监测,可连续90天自动采集图像,每15分钟一次。
配备防起雾功能与隐藏式高精度移动平台,减少干扰,适合单神经元轴突长度测量或三维肿瘤模型构建。
应用场景:神经科学(单神经元动态监测)、肿瘤学(三维肿瘤模型分析)。
三、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光毒性与光漂白
问题:长时间荧光激发导致ROS生成,引发细胞凋亡或行为异常。
解决方案:采用低强度LED光源、缩短单次曝光时间(<500ms),并添加抗漂白剂(如ProLong Gold)。
高密度细胞分割
问题:细胞重叠导致分割错误,影响轨迹追踪准确性。
解决方案:结合3D成像(共聚焦或光片显微镜)与深度学习算法(如3D U-Net分割),提高分割成功率至90%以上。
培养箱环境波动
问题:湿度导致镜头起雾,CO₂浓度波动影响pH。
解决方案:配备抗雾镜头、实时监测并反馈调节环境参数(如赛多利斯Incucyte SX5的闭环控制系统)。
四、未来发展趋势
实时反馈调控:结合微流控芯片,在追踪细胞轨迹的同时动态调整微环境(如趋化因子浓度梯度),实现“观察-干预-再观察”的闭环实验。
AI预测模型:基于历史轨迹数据训练LSTM等深度学习模型,预测细胞未来移动方向与速度,提前识别高侵袭性肿瘤细胞或活化免疫细胞。
多模态融合:整合荧光成像与光声成像、拉曼光谱,同步获取细胞移动轨迹与代谢状态(如ATP水平),构建“行为-代谢”关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