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长恒荣创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首页 > 技术文章 > 培养箱内的倒置荧光显微镜
培养箱内的倒置荧光显微镜
编辑 :

长恒荣创

时间 : 2025-09-02 09:20 浏览量 : 3

培养箱内的倒置荧光显微镜(Incubator-Integrated Invert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e)是将倒置荧光显微镜核心光学系统与细胞培养箱的恒温、恒湿、无菌(或控气)环境深度集成的专用设备,核心价值是实现对活细胞 / 活组织的长时间、动态、高分辨率荧光成像,同时最大限度模拟体内生长环境以维持细胞活性。它是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肿瘤学等领域研究 “细胞实时行为”(如细胞迁移、分裂、凋亡、信号通路动态)的关键工具。


一、核心设计逻辑:为何需要 “培养箱内 + 倒置”?

传统荧光显微镜与独立培养箱的组合,存在两大缺陷:① 细胞从培养箱取出观察时,环境温度、CO₂浓度骤变,易导致细胞应激(如骨架收缩、代谢紊乱),无法反映真实生理状态;② 短时观察无法捕捉 “小时级” 甚至 “天级” 的动态过程(如细胞周期、病毒感染过程)。

而 “培养箱内倒置荧光显微镜” 通过以下设计解决这些问题:

“培养箱内” 集成:将显微镜的物镜、载物台、光源(部分)直接置于密闭培养环境中,细胞无需转移,全程处于 37℃恒温、5% CO₂(维持 pH)、95% 湿度的稳定条件,避免环境波动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倒置” 结构:与正置显微镜(物镜在样品上方)不同,倒置显微镜的物镜位于载物台下方,样品(如培养皿、多孔板)直接放在载物台上,物镜从下方贴近样品底面成像。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

兼容常规细胞培养容器(如 6 孔板、35mm 培养皿),无需特殊载玻片;

避免物镜压迫样品或污染培养基,适合长时间静置成像;

减少培养基表面反光对荧光信号的干扰,提升成像质量。


二、核心组成:光学系统与培养环境系统的协同

设备本质是 “光学成像模块” 与 “环境控制模块” 的一体化整合,各部分功能高度协同:

模块分类 核心组件 功能作用

光学成像模块 1. 荧光激发与发射系统 - 激发光源:LED 或汞灯,提供特定波长(如 488nm 激发 GFP、561nm 激发 RFP);

- 滤光片组:精准分离激发光与发射光,避免激发光干扰荧光信号,确保特异性。

2. 物镜 - 高数值孔径(NA,如 1.4)的油镜或水镜,保证高分辨率(可达亚微米级,如 0.2μm);

- 长工作距离设计,适配培养皿底面厚度(避免物镜接触培养基)。

3. 成像检测器 - 电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sCMOS)相机;

- 高灵敏度、低噪声,可捕捉弱荧光信号(如低表达的荧光蛋白),支持快速动态成像(帧率达每秒数十帧)。

4. 自动对焦与扫描系统 - 自动对焦(AF):通过红外或激光反馈,实时补偿样品漂移(如培养皿轻微变形),保证长时间成像清晰度;

- 电动载物台:支持多区域(如多孔板不同孔)、Z-stack(三维层扫)自动成像。

环境控制模块 1. 温度控制系统 - 加热元件(载物台、物镜加热套、腔室加热):精准控温(37±0.1℃),避免物镜与样品温差导致的结露或细胞温度波动。

2. 气体控制系统 - CO₂传感器与进气阀:维持腔室 CO₂浓度(通常 5%,适配含碳酸氢钠的培养基),稳定培养基 pH 值;

- 部分设备支持 O₂控制(如低氧 2%,模拟肿瘤微环境)。

3. 湿度控制系统 - 内置加湿盘或蒸汽发生器:维持 90%-95% 相对湿度,防止培养皿中培养基蒸发导致细胞脱水或渗透压升高。

4. 无菌防护系统 - 腔室材质(不锈钢 / 聚四氟乙烯)耐高温消毒;

- 紫外灯(UV)定期杀菌,部分设备支持 HEPA 滤网过滤腔室空气,减少污染风险。


三、关键技术指标:决定成像质量与细胞兼容性

选择或评估该设备时,需重点关注以下指标,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分辨率:由物镜 NA 值和激发波长决定,常规活细胞成像需达到0.2-0.5μm(如观察线粒体、细胞骨架);若研究亚细胞结构(如囊泡运输),需更高分辨率(如 0.1μm 级超高分辨模块)。

荧光灵敏度:取决于检测器(sCMOS 优于 CCD)和光学系统透光率,需能检测到 “低表达荧光蛋白”(如弱启动子驱动的 GFP),避免信号过弱导致漏检。

环境控制精度:

温度波动≤±0.1℃(温差过大会影响细胞周期);

CO₂浓度波动≤±0.2%(浓度不稳定会导致培养基 pH 骤变,细胞死亡);

湿度≥90%(防止培养基蒸发,尤其长时间(>24h)成像)。

时间分辨率:即成像间隔,可根据实验需求调整(如细胞分裂观察需每 5-10 分钟拍 1 次,囊泡运输需每秒拍 10-30 帧),设备需支持 “自动定时成像”(无需人工干预)。

样品兼容性:需适配常规细胞培养容器,如 6/24/96 孔板、35mm/50mm 培养皿、共聚焦小室等,载物台承重能力需满足多层样品或大型培养容器(如 Transwell)。


四、典型应用场景:聚焦 “活细胞动态过程” 研究

该设备的核心优势是 “在细胞存活状态下,实时追踪荧光标记目标的动态变化”,常见应用包括:

细胞行为动态观察:

细胞迁移:通过标记细胞骨架(如 GFP-actin),实时记录细胞在基质上的迁移轨迹(如伤口愈合实验、趋化实验);

细胞分裂:追踪染色体(如 H2B-RFP 标记)在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动态(如染色体分离、纺锤体形成),统计分裂周期时长。

亚细胞结构与功能动态:

细胞器互作:观察线粒体(MitoTracker 标记)与内质网(ER-Tracker 标记)的接触位点动态变化,研究钙信号传递;

囊泡运输:追踪分泌囊泡(如 GFP 标记的胰岛素颗粒)从高尔基体到细胞膜的运输过程,分析运输速率与调控机制。

细胞信号通路动态: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实验:通过 FRET 探针(如检测 Ca²⁺的 Cameleon 探针),实时监测细胞内信号分子(如 Ca²⁺、cAMP)的浓度变化,反映信号通路激活状态;

蛋白核转位:观察转录因子(如 NF-κB-GFP)在刺激(如细胞因子)作用下从细胞质到细胞核的转位过程,分析通路激活时序。

疾病模型与药物筛选:

肿瘤细胞凋亡:用 Annexin V - 荧光探针标记凋亡细胞,实时观察药物(如化疗药)处理后肿瘤细胞的凋亡动态,评估药物起效时间与剂量效应;

病毒感染过程:用荧光标记病毒(如 GFP 标记的新冠病毒),追踪病毒进入细胞、复制、释放的全过程,研究感染机制。


五、使用注意事项:平衡成像质量与细胞活性

避免光毒性:荧光激发光(尤其是短波长紫外 / 蓝光)会产生活性氧(ROS),导致细胞损伤(如 DNA 断裂、凋亡)。需注意:

选择最低有效激发光强度(如用 LED 光源替代汞灯,降低光功率);

减少成像频率(非必要不连续高频成像);

使用抗光漂白剂(如 Trolox),降低荧光分子光漂白速率。

无菌操作:腔室打开前需用 75% 乙醇消毒,样品接种时避免污染;定期(如每周)用 UV 灯消毒腔室 30 分钟,防止交叉污染。

培养基适配:

必须使用含碳酸氢钠的培养基(如 DMEM),才能通过 CO₂维持 pH 稳定;

若长时间成像(>48h),需补充培养基(或使用 perfusion 系统持续换液),避免营养耗尽。

样品预处理:

细胞接种密度需适宜(如 6 孔板每孔 1-2×10⁵个细胞),避免成像时细胞过度汇合;

荧光标记需特异性强(如用特异性抗体标记,避免非特异性染色),减少背景信号干扰。


总结

培养箱内的倒置荧光显微镜并非 “显微镜 + 培养箱” 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环境与光学的深度协同,解决了 “活细胞长时间动态成像” 的核心痛点 —— 既保证了荧光成像的高分辨率与特异性,又最大限度维持了细胞的生理活性,成为连接 “细胞静态结构观察” 与 “动态功能研究” 的关键桥梁,在基础医学和药物研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ache
Processed in 0.005416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