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白鼠光声 3D 成像系统:活体可视化研究的核心技术平台
- 编辑 :
长恒荣创
时间 : 2025-10-24 11:51 浏览量 : 1
-
动物小白鼠光声 3D 成像系统是融合光学激发、声学探测与三维重建技术的新型成像设备,通过捕捉生物组织内源性光吸收信号实现无损伤立体成像,既保留了光学成像的高对比度优势,又突破了传统光学的深度限制,成为肿瘤研究、心血管生物学等领域探索小鼠体内生理病理过程的关键工具。
该系统的核心原理建立在光声效应与三维信号重构的协同之上。纳秒级脉冲激光照射小白鼠组织时,血红蛋白、黑色素等内源性发色团选择性吸收光能,通过热弹性膨胀产生超声波信号。与传统 2D 成像不同,3D 系统采用半球形超声阵列探测器(如 128 元素立体螺旋排列设计),无需移动小鼠即可同步采集全角度光声信号,经滤波反投影或傅里叶变换算法重建为三维体积图像,实现从 "平面切片" 到 "立体结构" 的观测升级。这种成像模式既避免了电离辐射损伤,又无需依赖外源造影剂,通过双波长技术还可量化血氧饱和度等功能参数,完美适配小白鼠活体长期监测需求。
系统硬件由光源、探测、活体适配三大核心模块构成,均针对小白鼠生理特点优化设计。光源模块采用波长可调脉冲激光器(500-1700nm),532nm 波长可增强血红蛋白信号,1064nm 波长适配深部组织成像,重复频率 1-10kHz 确保快速数据采集。探测模块以超高频超声阵列为核心,类斐波那契排列的探测器阵列能均匀接收全体积信号,实现等向性分辨率达 250μm,体像素精度提升至 100μm。活体适配系统配备恒温麻醉装置与专用固定台,预留呼吸通道避免成像中窒息风险,通过循环恒温水耦合介质减少信号衰减,保障小鼠生理状态稳定的同时提升成像质量。
在科研应用中,该系统展现出独特的立体观测价值。肿瘤研究领域,通过 3D 成像可清晰呈现 4T1 乳腺癌小鼠模型的血管网络立体结构,量化肿瘤外周与核心区域的血流灌注差异 —— 外周血管呈 "快升快降" 灌注曲线,核心区域则因缺氧表现为 "慢升缓降" 特征,为评估肿瘤恶性程度提供量化依据。心血管研究中,系统能重建小鼠主动脉弓三维血管树,精准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分布,结合血氧分析可动态监测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血流恢复规律。最新研究显示,结合生成式 AI 算法后,即使在 16 投影的极稀疏采样条件下,仍能实现 PSNR 达 34.11dB 的高质量 3D 重建,显著提升成像效率。
当前技术仍面临挑战:深层组织信号衰减导致分辨率下降,腹部气体易产生成像伪影。未来发展将聚焦三大方向:开发近红外 Ⅱ 区光源拓展成像深度,结合深度学习算法优化稀疏数据重建质量,整合超声、荧光模块实现多模态融合成像。随着技术迭代,动物小白鼠光声 3D 成像系统将进一步实现 "高分辨率 - 深穿透 - 快成像" 的协同提升,为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桥梁搭建提供更精准的活体可视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