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长恒荣创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首页 > 技术文章 > 奥林巴斯CX43显微镜观察细菌革兰氏染色菌落
奥林巴斯CX43显微镜观察细菌革兰氏染色菌落
编辑 :

长恒荣创

时间 : 2025-05-20 09:47 浏览量 : 3

以下是使用奥林巴斯 CX43 显微镜观察细菌革兰氏染色菌落的详细操作指南,结合该型号显微镜的特点(如光路设计、物镜配置等)进行调整,供参考:


一、奥林巴斯 CX43 显微镜特点

物镜配置:通常配备 4×(低倍)、10×(低倍)、40×(高倍)、100×(油镜)物镜,适合微生物形态观察。

柯勒照明系统:提供均匀光源,需提前调节以优化视野亮度和对比度。

载物台:机械移动平台,可精准调节标本位置。

目镜:10× 目镜(默认),可配合物镜计算总放大倍数(如 100× 油镜下总放大倍数为 10×100=1000 倍)。


二、观察前准备

1. 标本与试剂

已完成革兰氏染色的细菌涂片(需干燥、固定良好)。

香柏油(用于油镜观察)、无水乙醇或二甲苯(清洁镜头)、擦镜纸。

2. 显微镜检查与调节

亮度调节:

打开电源,通过光源亮度旋钮调节至合适亮度(通常低倍镜用稍弱光,油镜用强光)。

若使用自然光,需调整反光镜(CX43 可能配备电光源,无需手动调节反光镜)。

柯勒照明调节(关键步骤,提升图像清晰度):

放置标本于载物台,低倍镜(10×)下找到视野。

关闭聚光器光圈,调节聚光器高度,使光圈边缘清晰成像。

调整聚光器位置旋钮,使光圈中心与视野中心重合。

缓慢打开光圈至边缘略超出视野,避免眩光。


三、观察步骤(从低倍到油镜)

1. 低倍镜观察(10× 物镜)

操作:

将涂片放在载物台,用压片夹固定,移动平台使标本对准通光孔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下降镜筒至物镜接近涂片(肉眼观察距离,避免碰撞)。

边观察目镜边缓慢上升镜筒,直至看到模糊菌落,再用细准焦螺旋调清晰。

观察重点:

定位菌落分布区域,观察菌落整体形态(如圆形、不规则形)、大小、边缘特征(光滑、锯齿状)、颜色(革兰氏染色后呈紫色或红色)。

移动载物台,选择单个或密集菌落作为下一步观察目标。

2. 高倍镜观察(40× 物镜)

操作:

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后,直接转换 40× 物镜(注意避免物镜碰撞涂片)。

仅用细准焦螺旋微调焦距(若视野模糊,可轻微调节聚光器高度或光圈大小改善对比度)。

观察重点:

放大菌落细节,观察表面质地(光滑、粗糙、黏液状)、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是否有色素产生(如绿色、黄色菌落)。

初步区分革兰氏阳性菌(紫色)和阴性菌(红色)的菌落区域。

3. 油镜观察(100× 物镜,需用油镜油)

操作:

高倍镜下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升高载物台约 2 cm(或直接转换油镜)。

在涂片中央滴 1 滴香柏油,缓慢转动油镜使其浸入油滴中(贴近但不压涂片)。

边观察目镜边缓慢下调载物台(或微调细准焦螺旋),直至菌体清晰成像(若视野过暗,可调大光圈或增加光源亮度)。

观察重点:

细菌个体形态:

球菌:球形,排列方式(单个、成双、链状、葡萄状)。

杆菌:杆状,长短、粗细、两端形态(钝圆、平截)、是否有芽孢。

弧菌 / 螺旋菌:弯曲或螺旋状(需结合具体菌种)。

革兰氏染色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含厚肽聚糖层,染色后呈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含脂多糖层,脱色后复染呈红色。

特殊结构(若有):荚膜(透明晕圈)、鞭毛(需特殊染色)、芽孢(折光性强的圆形 / 椭圆形结构)。


四、结果记录与分析

1. 绘图记录

绘制菌落形态示意图,标注革兰氏阳性菌(紫色区域)和阴性菌(红色区域)。

绘制细菌个体形态图,注明排列方式(如 “葡萄球菌”“链杆菌”)和染色结果。

2. 文字描述

菌落特征:

“菌落直径约 2-3 mm,圆形,边缘光滑,革兰氏阳性菌菌落呈深紫色,表面湿润有光泽;革兰氏阴性菌菌落呈粉红色,边缘不规则,质地较粗糙。”

菌体特征:

“油镜下可见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直径约 1 μm,蓝紫色;革兰氏阴性杆菌呈短杆状,散在分布,长约 2-3 μm,粉红色,部分菌体可见未着色的芽孢结构。”


五、注意事项

镜头保护:

油镜使用后立即清洁:用擦镜纸蘸取少量无水乙醇或二甲苯,轻轻擦拭油镜镜头(单方向擦拭,避免来回摩擦),再用干净擦镜纸擦干。

严禁用普通纸巾或手直接擦拭镜头。

防压片操作:

转换物镜时需肉眼观察镜头与涂片距离,避免碰撞导致玻片碎裂或镜头损伤。

光源管理:

观察完毕后关闭光源,长时间不用需拔电源,延长灯泡寿命。

生物安全:

染色后的涂片若含活菌,需经高压灭菌后丢弃,避免污染。


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问题                                                   可能原因                                                        解决方法

视野模糊                    焦距未调好 / 光圈过大                细准焦螺旋微调;缩小光圈提升对比度

菌体颜色过浅             染色时间不足 / 脱色过度             重新染色或更换合格标本

油镜下视野黑暗          光源不足 / 香柏油未铺满            调亮光源;补滴香柏油覆盖观察区域

高倍镜下找不到目标    低倍镜未定位好中心区域            返回低倍镜重新定位,移动至视野中央


通过以上步骤,可利用奥林巴斯 CX43 显微镜清晰观察细菌革兰氏染色后的菌落形态及菌体特征,结合染色结果辅助微生物鉴定。

cache
Processed in 0.005971 Second.